湘西融媒湘西融媒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从十八洞出发——十村十年 从贫困村到“明星村”——大陂流村的“蝶变”之路

从十八洞出发——十村十年

从贫困村到“明星村”——大陂流村的“蝶变”之路

              记者  龙黎俊  黄明国

   大陂流村地处湘西州泸溪县西部,是一个库区移民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1700多人。因田少人多,缺乏产业,一直以来,村民们主要靠外出务工谋生。尽管大家十分努力,但贫困的日子依然日复一日,让人看不到希望。

   改变从2013年开始。因为,这一年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犹如催人奋进的战鼓,从十八洞出发响彻中国大地,大陂流村也由此走上了“蝶变”之路。

   去“病根” 基层党建强起来

  向民长是泸溪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大陂流村的扶贫干部,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据他回忆,刚来该村时,这里的贫穷让他感到吃惊。“经过走访摸底,我们发现有许多家庭连吃饭都成问题,全村贫困人口达538人,超过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面对这一现状,扶贫工作队作了认真的思考和调研。最终,他们找到了“病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以前村里的大小事情基本没人管,村支两委干部都只顾着自己的小家庭,根本没心思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向民长说,“由于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村民们经常越级上访。”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挑选出一班能干事、想干事的村支两委干部迫在眉睫。2014年,通过换届选举,大陂流村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成立。“换届后,我们村支两委班子年均42岁,比原来更加年轻,思想更有活力,也更有干劲。”现任村支部书记向常生说。

  由于以前“欠账”太多,为了收拢民心,新成立的村支两委就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村委委员向开旺记得,2014年的一场洪灾致使全镇12个村电力中断,无水可饮。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立即赶往镇上,几番奔波终于从别的单位借来发电机,让村民们有水可饮。年已70的村民杨茶花丈夫、儿媳接连因肺癌去世,儿子胡家军为照顾老小不再外出打工,家里没了经济来源,村里便想办法搞捐助,还安排胡家军在村里的产业队工作。杨茶花也成为了村里的保洁员……

   真心换真情,村支两委的一系列贴心举动,让大陂流村的人心又聚在了一起,脱贫致富也成了乡亲们的共同事业。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成为推动大陂流村前进的主力军。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村里实行党员“三类五岗”分类管理模式:每名党员固定联系10—15户群众,建立起“群众提议、网格收集、支部牵线、党员办理”的群众诉求响应机制,将“组织所做”和“群众所需”无缝对接,把党支部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近两年,大陂流村还规定村干部不得插手项目建设、不得优亲厚友、不得与民争利,并总结出台了《村干部履职二十条红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

   村级管理实现由乱到治,人心由散到聚,大陂流村也由原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明星村”。湖南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民族团结文明创建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是对大陂流村人的最好奖赏。

  兴产业  村民口袋鼓起来

  产业兴则农村兴。据村党支部书记向常生回忆,以前,大陂流村的产业为零,村集体经济为零。为了发展,村里也曾组织去外地考察,但迟迟未能找到适合本村的项目。直到2014年,一件事情点醒了向常生——不断有游客来村里参观油菜花,因自驾游的车辆较多,时常造成拥堵现象。“当时自己脑洞大开,是不是可以把花苗种植面积扩大些,把基础设施再建设一下,修个停车广场,这样能吸引更多游客来村里旅游。”这一提议得到了村支两委一致同意。2015年,在后盾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启动了首界大陂流油菜花节。2016—2018年又接连举办了三届。由此,大陂流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

  游客来了,怎样把农旅融合继续做大,带动其他产业发展?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谋划下,村集体贷款建成了一批辣椒育苗基地,培育后的苗木免费发放给全村的贫困户种植。还出台了《大陂流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高清规划图,开展生产互助,即主打产业“大棚辣椒育苗”+柑橘、月季、光伏发电等。并由县农业农村局统筹“订单农业”项目,实行产品保价收购,保障劳务用工、提供技术指导、对接市场销售,打造以育苗为核心的集体经济产业链。

  “大棚育苗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党员能人、村农业产业带头人杨家强说道,每年县农业农村局除了送种子肥料外,还会安排技术人员从种植、移栽及栽后培管等对我们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培训,全村苗农培育技术得到明显提升。“大棚里的活不是很累,基本上每天能挣100元,一年下来也能拿到两万多元,加上自家的椪柑、水稻、辣椒和养殖,年收入能达到8万元。”在村合作社务工的向仁钱笑着告诉记者。

  从“扶”到“兴”,从“输血”到“造血”。这些年来,大陂流村的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大棚、养殖、光伏、农家乐等十多个产业蓬勃兴起。特别是乡村游,在给游人带来美好体验的同时也给大陂流村人带来了实惠。千亩油菜花峒河观光带、百亩油葵网红打卡园、百亩瓜果采摘园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以上,直接间接带动村民近500人就业。2019年,大陂流村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群众实现整体脱贫,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村人均年纯收入1.5万元。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26万元,村人均年纯收入3.2万元。

   显活力 大陂流村的“蝶变”在继续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过去10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先后争取州、县移民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由此,村级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村组公路、山塘水库、防洪堤、文化长廊、旅游码头和停车场得到建设。同时,村里还兴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图书室、人饮工程、垃圾分类试点、篮球场、文化广场等一系列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目前,全村家家户户实现广播、电视、通信、邮递、互联网“五通”,农网改造覆盖率达100%,全民参保率达100%,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自2019年以来,村集体累计投入90多万元,连续5年为全村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投入8.2万元,奖励本村大学新生16人,救助低保、病残等困难移民群众30人次。与此同时,大陂流村还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驻扎在基层的家庭医生团队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签约帮扶,成为了他们的“健康守护人”。

  党建强、百姓富、生态美、环境优,如今的大陂流村活力涌动。

  “下一步,大陂流村将积极开发成为春赏油菜花,夏玩水上乐园、秋赏油葵、冬观花草的四季游玩体验园、为游客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服务。”向常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做优山水文章,打响山水大陂流品牌,把村子打造成为泸溪的大公园、湘西州的后花园,让更多的游客来村观光旅游。

0641d42b55bd228ae8a90ac07d81c554.jpeg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湘西融媒 » 从十八洞出发——十村十年 从贫困村到“明星村”——大陂流村的“蝶变”之路
分享到: 更多 (0)

联系我们:0743-8232199